
与优秀的人在一起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添加时间:2016/3/29 15:38:50 来源:郑州八一画室
曾经上大学的时候同寝室的一个女生,
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
特别有规划的计划自己要干什么,
每天学专业,学英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我们都管她叫豹的速度,
是因为她做什么都能一次性过关。
比如大学英语考试,
我想上过央美的人大致都第一次会挂科吧,
等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才能通过,
可她每次都一次就过了。
虽然都是背的一些句型和单词选项,
可明知道没什么难度系数,
可还是有很多人根本就不去背,
上考场几乎就是裸考。
这个女生从本科毕业直接考上研究生,
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现在央美美术馆工作。
可以说她的整个大学时代都是非常有步骤性的,
你感觉不到她每天有多刻苦,
但是积少成多的学习计划持续了好久,
自然而然就积累出很大的成效。
上央美的人都多多少少有点拖延症和大头症的,
只是轻度和重度之分,
作业不拖到最后一天晚上是绝对不会做的。
这是历年来的惯例,
几乎该交作业的时候,
通宵搞一搞。
有些有天分的同学,
做出来的东西还真心不错,
有些根本就没当回事儿的,
做出来的一看就很应付。
这样的大学生,
在学校里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是在哪里,
刚从考前班出来,
还逃脱不了基本的造型语言绘画,
转换不到课业的设计语言方式,
往往就会出现做不好之后,
就不愿意做的这种情况,
跟老师的交流越来越少,
就会越来越学不到东西。
最近在教央美一年级基础部的设计基础课程,分到我这班里有49位同学,每个专业方向的都有,有影视、产品、信息、空间的,这么多专业放在基础部,课业上为了给大家二年级进各个专业方向学习提供一个过度的缓冲期,基础部的老师也是花了很多心思在课程的设置。
如二维、三维、影响、动态语言,这些在这半个学期就要全部解决。牵涉到二维抽象、三维模型、延时摄影、脚本拍摄语言等课业。
看着一个个造型考上来的学生,绘画真难不倒他们,但一做设计整个脑瓜子就不好使了,会出现很多在考前本该解决的问题,一一在大学基础课程里解决。这也让我很是头疼。为了更好的教他们,每天不厌其烦的给他们掰持各种小白问题。
2016年央美设计学院《转基因鱼》和城市设计学院《虚拟空间》的考题一出来,我们这些一年级基础部的老师大呼过瘾。
这样灵活的考察模式,真的需要学生具备基础能力和创意思维的双重好,才能被真正的选拔上,这样考上来的学生,我真的不用一遍遍在讲怎么从自然形态中提取元素,运用到设计语言里去了。
这些问题在考前班老师就能解决,那这样考上来的一年级新生整体的创意思维能力是好的,就不存在我刚才说的那些问题了,当然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那也是可以协调解决的。
只有改变招考模式才能拯救央美基础教学,凭什么实验艺术专业就可以天马行空,为什么设计学院就不可以。
所以面临2016年的考试科目改革,真正对考前班的老师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再也不能用以往的教学经验去教授学生了,那样是行不通的。
考前班的老师真的要改变,改变思路,改变应试教育的臭毛病,改变自以为是的经验教学。央美再也不是可以按套路出牌的考察模式了。
最近去听了几节 戴老师(央美设计学院博导)给考前的老师讲课的课程——央美轨迹设计师资培训课程。
戴老师是我上学的时候的老师,学术性很高,能跟你洋洋洒洒的交谈从古至今的艺术形式和设计思维,对当代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样的学术泰斗讲起课来,一讲就是3个小时,非常生动,经常旁征博引的引起在坐的老师哈哈大笑。
虽然我只听了几节课,还是很受益匪浅的,其中有几句话特别触动我:
“当代艺术教育不是领着走,
而是根据学生个性推着走!
一个真正具有气质的人从来不是随波逐流的。
开启思维,确定高水平的知识要点。
当代素描的教育不应该只是技法的教育,
更是认知的教育!
设计比艺术敏感,艺术滞后,
艺术风格的形成造成基础教学的套路!
当代艺术越来越不靠技巧!
技巧不是艺术,不能反应思想!
真正说明什么是艺术的是人的情感和思想!
人要了解文化,才能了解艺术!
设计要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伦理!
中国教素描的问题在于很简单的给他分类!
永远不要把风格变成一种素描的样式!
素描永远是开放的,画成什么样都可以,
但必须是美的,必须是有美学价值的!
画面是不会关心原型是什么,关心艺术的结果。
评价标准不是原物,而是画面。”
这些话如果是学生时代的我,可能不会为之所动,但如今我也是央美基础教学中的一员的时候,真正能体会到周老师话中所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那是一种改变、革新、创造的基础教学思路。
各位考前的一线教师们,正视一下我们这个时代吧,看看设计教学都有些什么样的改变?与优秀的人在一起是种什么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