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郑州八一画室美术官方网站!郑州画室排名、郑州美术高考培训。
微信公众号:郑州八一画室
郑州画室

17737195381 东校区
13298428181 北校区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资讯

郑州画室:中西绘画融合大乘

添加时间:2016/12/21 9:39:19 来源:郑州八一画室
中西绘画融合大乘

油画传进中国,为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带来了机遇。油画在民族化的进程中,与中国传统的写意融合产生了意象油画。意象油画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开创了新的技法,丰富了中华文化。意象油画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更新,也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油画;中西文化;民族化;意象油画

意象油画,也被称为写意油画,是中国的油画家在探索油画民族化的过程中将西方的传统绘画——油画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写意结合起来而产生的。它是油画,运用油画的材料,但又有别于传统的油画,因它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倾向,它所诠释的是中国人的独特审美。

一、油画的中国化历程

距今 400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首次把欧洲的油画作品带进了中国。时人对油画的评价是“虽工亦匠”。这是油画作为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首次碰撞。

19世纪末,欧洲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设立孤儿院,向收养的孤儿传授西方绘画技艺,这时,才出现了真正掌握西方绘画技法的中国画家。清末民初活跃于上海的周湘、张聿光、徐咏青等人,都出自土山湾孤儿院图画馆。与此同时,中国精英阶层游历欧洲各国,目睹了西欧画家的鸿篇巨制。康有为作《意大利游记》深入描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对文艺复兴三杰尤其是拉斐尔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谓:“今宜取欧西写形之精,以补吾国之短。”自此,油画开始为中国传统文人所接纳。

油画因先进文人的介绍而逐渐在中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对油画的排斥变为主动的学习,辛亥革命以后跨出国门远渡重洋学习西洋绘画的留学生甚众,去向主要是欧美和日本。较早去欧、美学画的有李毅士、冯钢百、李超士、吴法鼎、方君璧等人,后又有林风眠、徐悲鸿、庞薰琹、常书鸿、颜文梁、潘玉良、周碧初、吕斯百、吴作人、唐一禾、周方白、吴大羽等。继李叔同之后留日的有王悦之、陈抱一、胡根天、王济远、许幸之、倪贻德、关良、卫天霖、王式廓等人。

随着油画家规模的壮大,以及油画家对民族、民间艺术传统的接触,油画民族化成为绕不开的课题。油画家董希文在《美术》(1957年1月)杂志上发表文章《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说明了油画民族化的必要性。他认为:(为了使油画)不永远是一种外来的东西,为了使它更加丰富起来,获得更多的群众更深的喜爱,今后,我们不仅要继续掌握西洋的多种多样的油画技巧,发挥油画的多方面的性能,而且要把它吸收过来,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也就是说要把这个外来的形式变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并使其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倡导油画民族化的并非只有董希文一人。“油画民族化这一概念并非董希文的个人创造,而是一个时代的共同命题。在当时,王朝闻、吴作人、罗工柳、王曼硕、倪贻德等人都曾提出油画民族化的概念。”

油画如何民族化?20世纪初期,蔡元培就曾经提出“中西融合”的文化框架。他认为一是以西方的写实主义作为“西洋画布置写实之佳”“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在本土采用和补足,“今世为东西文化融和时代,西洋之所长,吾国自当采用”;二是以本土写意文化传统作为与西方不谋而合的比照方面,在本土发扬和光大。蔡元培先生的“中西融合”观既看到了作为西方文化的油画的优点,也指出了民族本土文化的长处——写意。可以说,这为油画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指出了道路,也预示了“意象油画”的产生。实践早就开始了。王悦之将中国的绘画技法融进他的油画创作《弃民图》,体现出中国艺术传统的神韵与气质,被称为“西画民族化探索的第一人”。林风眠、徐悲鸿、关良、吴作人等油画家,游走于油画和国画之间,推动了油画与水墨的融合,为意象油画的产生积累了宝贵经验。

意象油画在油画民族化的过程中酝酿,并全面借鉴了西方的写实绘画与抽象绘画。东西方文化各自的强大基因相结合,产生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意象油画。意象油画这个概念在创作与讨论中日渐成形,并为学术界认可和接受。

二、中国绘画讲究象与意的融合

“意象”在中国传统绘画里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既不是写实的“象”,也不是抽象的“象”。“‘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东方绘画的主导思想,强调人性与自然的融和,将心象世界与观象世界居于同等地位,并延伸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法则,寻求精神美与自然美的圆融,最终达到‘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的传统艺术并不乏写实的传统,也不乏抽象的探索。但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写实艺术一直保持着与自然的距离,未曾产生过要像镜子一般的模仿自然的尝试,也从未走向纯粹的抽象。而在西方,情况则不同——“若从西方美术史来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西方绘画出现两个极不相同的走向。第一个走向是依据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哲学思维,强调‘理性’‘理念’,并且以严格的形式逻辑在绘画形式上追求对自然形象的‘模仿’‘反映’及‘再现’。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美术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的印象派为止,追求理性美术已延续了两千余年。第二个走向则从印象派后期开始,否定了以往的‘理性’和‘客观性’的原则,转向了‘非理性’或‘反理性’的思维特征,整个绘画思想受到‘唯意志主义’‘实用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存在主义’等现代哲学思维的影响。”写实艺术发展到近现代,有克洛斯的照相写实,抽象则出现了波洛克的行动绘画、蒙德里安的格子冷抽象绘画及康定斯基的热抽象。西方文化不断推动着绘画艺术走向极端。相反,中国古人强调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崇尚中庸之道。太极、天人合一、中庸等传统的文化理念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绘画,尤其是文人水墨画。中国绘画保持着与自然若即若离的关系,得力于创作者的“意”对“象”的把控。“意”附着于“象”,不脱离“象”,所以不能走向抽象;“象”要接受“意”的改造,“象”的表现上都是以“意”为出发点的——立意造象,所以不是自然对象的照搬。北宋诗人欧阳修在诗中说的“古画画意不画形”,可见“意”的重要性,这也使得中国绘画里的“造象”不同于西画的“造型”。西方的造型,“形就是一切,一切都是形”(王肇民)。中国的绘画“造象”是一种“意象造型”,是“象中有意,意中有象”,追求的是“不似之似”。齐白石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黄宾虹也说:“不似之似,乃为真似。”不似是为了似,不似是说可以改造自然,不必拘泥于对象的形,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求得“真似”,古人“得意忘形”一言蔽之。

传统的哲学理念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影响并决定着中国绘画的面貌。在油画民族化的进程中,传统“意象”思想指引着中国油画家意象油画的探索。

三、意象油画持续发展的独特创作技法

传统绘画的意象理念促进了中国油画家大胆突破西方的传统油画技法,实现意象油画技法的探索。

首先,将书写引入油画。书法入画法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贡献,也是中国水墨画在世界画坛上最为独特的地方。“离开了书写性,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创造性活力。”传统油画有笔触,但笔触是为了塑造,而书写引入油画,既可以实现造型,也带有抒情,更强化了中国绘画线造型的特点,有助于意象的表现。书法入画法称为意笔。意笔是相对于工笔而言的。水墨画是以意笔进行“象”的描绘和表现的。中国的油画家大都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学养,这使得油画家在接受水墨图式时没有隔阂,将传统笔墨技巧挪用于油画创作表现也没有障碍,相反自身所具有的笔墨技法在油画的创作表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在风景画家任传文的《初夏》一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树的枝干都被转化成了书写性的线条,流畅而有书法意味。在苏天赐、张冬峰、戴士和的油画作品中,也能看到这样的书写性用笔。中国油画家具有的传统文化修养使他们能在创作中自如地运用书写,构筑画面意象。

其次,利用点、线、面等西方绘画因素与传统文化因素的结合创造意象。

点、线、面等西方绘画因素可以用来表现传统的文化因素,使创造出来的图像具有油画的绘画性且兼具传统文化的审美。大部分的传统元素极其复杂,如果按照写实的办法表现,则画面琐碎而美感不强。运用点、线、面则可以非常有效地将传统元素符号化,既能保持传统景观的“象”,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此,点、线、面在画面构成上使意象油画避开写实油画的局限,摆脱细节、结构、空间、体积等写实油画最为讲究的因素的羁绊,从而使意象油画走向表现的自由。吴冠中在点、线、面的运用上最为突出,他压缩了画面的黑白层次,运用点、线、面因素再现了风景中的民族元素。他的油画作品《忆江南》把纷繁复杂的江南水乡景象概括抽取成点、线、面的构成,突出了江浙一带水乡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意象。苏天赐、张钦若等画家在点、线、面的运用上也成就突出。由此,点、线、面已成为画家简化自然、构造意象画面的有效手段。

对油画材料的灵活运用也能为意象油画的创作带来新契机。

油画材料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在油画民族化的过程中,油画材料的新技法被不断发现出来,创造出了迥异于传统油画的新画面。松节油的适当(松节油用多了会使画面颜色变灰暗,失去光泽,因此油画家在使用上都很谨慎)使用能造成水墨般酣畅淋漓的意象效果。著名的风景画家任传文就很善于用松节油进行创作。他的一些风景画创作构造了梦境般的意象,具有很强的形而上的感觉。福建画家薛行彪的油画创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老辣。他不满足于传统油画的技法,锐意探索,画面意象越来越简洁有力,油画材料的运用结合留白创造了微妙的肌理,新意频出。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局部是点、线、面抽象因素和表面的绘画肌理。当置于整体画面看时,这些点、线、面和肌理则各行其是,变成非常明确的“象”。这种方法似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意象组合,构成意境。

意象油画创作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不同的画家会有不同的创造,形成不同的意象和画面效果。随着对油画材料的挖掘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意象油画的表现方法会更丰富。

四、意象油画是中西文化的矛盾统一

意象油画是中西文化结合产生出来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油画颜料进行中国水墨画的图式模仿或者中国画技巧的模拟虽也可视为中西文化的结合,但这种探索需要与意象油画的创作区别开来。中国画的水墨图式历经千年的发展,是中国的水墨工具材料相互配合形成的,带有明显的材料特征,个中奥妙不是换一种工具材料就能得到的。用一种材料模仿另一种材料的效果,在表现上是有局限性的。

“……从表面看,意象存在于抽象与具象之间,但并非两者的折衷,而是两者的矛盾统一之化合……”意象油画既非抽象与具象的简单折衷,也不是油画与水墨在材料或技法上的简单拼合。戴士和说:“写意既是指一种画法,也是指一种精神。”意象油画是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的新的创造,是中西文化在精神层面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在本质上不同于观念艺术的探索。

五 、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兼容创新

意象油画的出现再次证明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存在于其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上。意象油画是传统写意绘画与油画的结合,代表一种创新的倾向,是一种技法的创新,是一种艺术表达方法的创新,是突破中西方文化传统的新创造。传统文化实现了对油画的改造,也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实现了更新。

蔡元培先生说:“一民族之文化,能常有所贡献于世界者,必具有两条件:第一,以固有之文化为基础;第二,能吸收他民族之文化以滋养料。”意象油画的发展既要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也要成为油画这种世界语言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应继续“寻源问道”,向西方探求油画的本质“以滋养料”;另一方面应“以固有之文化为基础”更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融合。这也是油画在中国发展的最终使命。
地址: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经北二路16号
河南戴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19001958号
电话:17737195381 郑东VIP校区 13298428181 南阳路精品校区 QQ:1814245050 设计维护:甲文科技
河南戴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17737195381
郑东VIP校区
13298428181
南阳路精品校区